时评:别把“老外找不到家大哭”当笑话

扫描到手机 业界观点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日期:2013-06-14 10:33 字号:T|T

摘要:老外找不到自己的家,当然有他刚到南京,语言和文字不通等各种因素,但实际上,即便是我们自己去一个陌生的小区办事或找朋友,也往往像进了迷宫一般,不打几个电话,问几个人,也很难找得到我们要去的地方。原因就在于,这些楼房从外面看起来都是一模一样的,小区的道路、绿化,以及其他基础设施,也像多胞胎兄弟一般,让人难以区分。

6月10日夜里,刚到江苏南京才一天的法国人Royer就“摊上大事”。看着眼前小区里91幢长得一模一样的楼房,老外傻了眼:他找不到家了!朋友电话联系不上,想找小区保安问路,可他不会中文,保安不懂英语,手脚比划半天对方也没明白他什么意思,这个老外急得坐在小区大门口哭了起来。

老外找不到自己的家,当然有他刚到南京,语言和文字不通等各种因素,但实际上,即便是我们自己去一个陌生的小区办事或找朋友,也往往像进了迷宫一般,不打几个电话,问几个人,也很难找得到我们要去的地方。原因就在于,这些楼房从外面看起来都是一模一样的,小区的道路、绿化,以及其他基础设施,也像多胞胎兄弟一般,让人难以区分。

而千人一面的小区,不过只是整个城市同质化的一种具体体现。现在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也同样是千人一面,难分彼此。表面看上去,这样的整齐划一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从城市文化、城市个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雷同,一方面说明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也让一个城市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独特文化气质和个性特点,进而失去了它独特的城市人文魅力,降低了一个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这种同质化现象,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消解了当代人对自己所生活城市的认同感,进而缺乏归属感,甚至是错把异乡当故乡,“直把杭州做汴州”。试想,在农耕时代,我们为什么身在千里万里之外,也会对自己的故乡如此眷恋?一方面,当然因为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故乡有不同于异乡的独特存在,我们对故乡的思念,其实是在思念门口的一棵大槐树,一口古井,一条小河。

可面对千人一面的城市,你有的东西,别人也有,我们对故乡的记忆,将何处安放?这显然是政府以及全社会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责任编辑:牛萌萌 关键字:邯郸房产邯郸置家网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置家网 成就您的致富梦想
手机置家 买房租房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