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地产:“泡沫”还是“春天”?

扫描到手机 业界观点 来源:财经网 发布日期:2013-05-11 15:00 字号:T|T

摘要:知名饮料品牌娃哈哈新近首次详细披露其商业地产战略,称在3-5年内,计划建设100个购物中心。但娃哈哈并不是第一家涉足商业地产的餐饮行业,此前不久,海底捞跨界进军商业地产的消息已在业界刮起了一阵旋风。

知名饮料品牌娃哈哈新近首次详细披露其商业地产战略,称在3-5年内,计划建设100个购物中心。但娃哈哈并不是第一家涉足商业地产的餐饮行业,此前不久,海底捞跨界进军商业地产的消息已在业界刮起了一阵旋风。

在“新国五条”的出台以及“限购”与“限贷”的楼市调控大潮中,商业地产因不受上述政策影响而备受投资者和开发商的青睐。去年的最后一天,华远地产斩获北京通州梨园地块,以选择商业地产的方式重回北京房地产市场。2012年年报显示,龙湖地产拟在今年实现商业地产的快速扩张,并在15年内将商业利润占比提升至30%。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今年初,万达、soho等均调整了商业地产策略,开始把持有和运营作为战略重点。

确切地说,这一幕在两年前便暗流通动。当时,众多住宅领域开发商迫于限购调控,纷纷主动或被动甚至是盲目转向商业地产,以至于引发舆论对商业地产将出现过剩的担忧。

据中国商业地产联盟提供的数据,2012年1-12月,全国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为1.0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1%,但同期全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仅775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5%。空置面积71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0%;同期全国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为9312亿元,同比增长26.3%,销售额为7000亿元,同比增长仅4.4%。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在接受《支点》记者独家专家时表示,目前商业地产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盲目开发、被动开发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同时,如果城市规划、金融创新、复合人才不到位,商业地产还远未走进春天!

“内行乐观,外行悲观”

《支点》:两年前,众多住宅领域开发商迫于限购调控,纷纷主动或被动甚至是盲目转向商业地产,以至于引发舆论对商业地产将出现过剩的担忧。现在来看,这种担忧是在逐渐化解还是进一步加剧?

王永平:两种提法我都不太赞成,要慎提“泡沫论”,更要慎提“春天论”。原因在哪里?可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城市规划是否科学;二是融资方案是否符合行业特性,是否有金融创新;三是需要有从事商业地产的复合型人才。

一个城市的规划对该城市商业地产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商业地产项目其实取决于三个“流”,我们开玩笑说是“三流行业”:人流、车流、物流。而这“三流”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比如,城市道路交通改善了,建了个地铁,建了个公交车站,旁边的商业马上就活起来。但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商业地产规划都不科学。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项目背后是政府的强制性配套。

为什么很多商业地产项目被拆散卖掉,并且做得不成功?其实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与银行的融资方案有关。现在银行贷款期限一般是两年,最长三年。但这三年的银行贷款匹配住宅地产,住宅地产盖到一半,就可以预售、按揭,在交楼前就可先进账,然后把按揭的钱归还银行贷款。

但商业地产项目不允许这样做。商业地产要求的是封顶后才能销售,如果持有经营,从一个商场到装修店铺最快也要两年,而且开业时为培育市场还要免除租金,这样就根本没有资金归还银行贷款。在国外,保险资金、退休基金、专门的房地产性基金都可进入商业地产项目,利息低借期长则十年。我国这方面的金融创新还远远不够。

商业地产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又那么快。商业地产需要复合型人才,即懂地产、懂金融和懂商业等,现在这方面人才还比较稀缺,基本是靠自己的项目慢慢培养。

《支点》:那么您如何解释当前地产商纷纷成立商业地产事业部现象,甚至是一些品牌商、餐饮、家居照明等行业都进入商业地产领域?

王永平:很多人认为商业地产有“泡沫”,有的说“泡沫”在一线城市,有的说在三线城市。恒隆地产有限公司主席陈启宗曾给股东写过公开信,认为商业地产并未饱和,仍有商机。我认为这些提法都不矛盾,关键是“行外乐观,行内悲观”。行外一听商业地产很火啊,就进来了。行内做这一行其实已发现乱得不行了。行内里头又分两种:“内行乐观,外行悲观”,误闯误入进来的这些人是外行,什么也不懂,就是“外行悲观”。“内行乐观”,像大连万达集团,他们说,这些乱和我没有关系,我要做的是去瓜分市场。

要慎提“泡沫论”,“泡沫”一般指价格虚高或严重供求失衡。在商业地产的某些项目里,这两种情况可能存在,但整体上还不能说是有“泡沫”。比如,沈阳投资非常热,一些很好的项目在那里集中投资,这就可能有泡沫化的迹象,因为市场消化不了这么多。更多的城市是项目数量多、质量差,呈粗放型增长,开发商招商难与品牌商选址难并存,这叫结构性失衡。有些地方属于盲目增长,但对一些优质的商业项目,仍然有机会,市场有需求。

“战略性机会少,战术性机会多”

《支点》:从您掌握的数据来看,目前商业地产呈现怎样一种发展态势?

王永平:当前商业地产盲目开发的势头没有得到遏制,其中原因有比较多的被动成分。还有一个势头,即商业地产的洗牌,集中程度会提高。

我曾经用几句话来描述这个行业的发展:十年前人们问“什么是商业地产”,想做商业地产的去工商局注册都有困难。2003年,万达在长春的第一个商业项目标志着中国商业地产产业化的发端。5年前,人们开始打听“谁在做商业地产”。今天,人们问“谁还没有做商业地产”。现在不仅住宅在转型,商业零售也在转型。商业零售过去是“房客”,现在变成了“房东”,如红星美凯龙、宜家等企业,都在开发商业地产,而不仅仅是家居概念。包括宁波杉杉,中国第一个服装上市公司,也在做“奥特莱斯”的大型休闲体验式购物场所项目。最后,我们要问,“5年后谁还在做商业地产”,这个行业亟需一个洗牌过程。

国内商业地产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后期的运营没有跟上。我的忠告是印度的诗句:“放慢脚步,等等我们的灵魂。”,意思是“开发”是我们的脚步,“商业的运营”就是我们的灵魂,这样才能持久发展。

作为全球第二大商业地产商,万达今年将重心从开发转向运营,soho去年下半年将从一个最大的销售公司转向为最大的持有公司。现在,行业内的风险意识增强,这是一个变化,但“围城”现象仍然存在。

《支点》:针对当前商业地产的发展态势,您对从事开发的企业有哪些忠告或建议?

王永平:很多企业在转向商业地产的过程中有一些误区,以为城镇化带来了行业的春天。其实,农民工转化为市民,不仅是身份的转化,更重要的是消费观念变化。他们的购买力虽然在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有机会,关键要看这个项目有没有机会。

从住宅地产转型的公司以为商业地产不限购限贷是机遇,但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虽然避开了政策风险,但更大的市场风险在等着你。有人把转型商业地产看作避风港,但你要知道那个地方是什么样的避风港。众多转型公司当中,心态都不一样,我把它分成四类:主动型,被动型,盲动型和心动型。

所谓主动转型,如中粮的悦城,华润的万象城,还有龙湖地产等,特点是有明确战略,有核心模式,有人才、资金的储备,粮草都备齐了。

被动转型,就是政府卖地时的强制性配置,不做商业地产,住宅也拿不到地。这类企业包括万科。如果十年前,万科和万达争的话,幸存的是万科,因为万科有品牌效应,但十年后的今天,如果“两万”相争,存活概率更高的可能是万达。

还有盲动转型。看到万达做商业地产发迹了,成了胡润地产榜的首富。于是,福布斯新上榜的中国首富——娃哈哈的当家人宗庆后也要建100个商场。一个做商业地产发迹,一个发迹以后做商业地产,似乎看到某种内在联系,认为21世纪创富,就要做商业地产,这就叫盲动。

最后一种叫心动转型,像海底捞火锅店。家乡的政府说,你在北京做得那么有名,我们给你块地做商业地产吧,这么好的机会,这年头弄块地多难啊,那就试试看吧。

但若不是主动转型,一般都会遇到大问题,做商业地产强调能力。这个能力,一是眼力,二是实力,三是合力,四是耐力。

眼力就是判断这个地方能不能做商业,要有专业团队支持;商业地产的主流发展不是卖铺子,而是要持有经营,就是我不卖,我只出租,这当然需要实力;搞综合体还需要整合很多资源;一个好的项目需要培育,不能一蹴而就,这个时候你要有耐心。

我还要提醒一些后来者:不要轻易以战略性姿态进入商业地产。我对市场前景的看法是,战略性机会并不多,但是战术性、策略性的机会呢,也还真不少。比如,这个城市里刚好有一块地,位置很好,有这个条件,也能够得到,就还有机会做。但一上来就想全国拿地,形成大品牌,这可能就会有问题。

“整个行业发展开始有了层次,政策导向是当务之急”

《支点》:对商业地产近十年的发展,您有什么感触?

王永平:上一个十年,是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期。万达进入商业地产时,国外同行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所以国内业界要坚持,要有信心做下去。早期,从事商业地产的企业更多是在开发领域竞争,比如,比谁有资源,谁有实力屯地多,买好的位置,然后做很好的营销,到处投放广告,做很多新的概念,卖的价格越高越好,销售比例越高越好。现在,大多数企业意识到经营的重要性,开始从“开发竞争”转向“运营竞争”、“资产管理”。

另外,订单订产开发已形成共识。持有型物业成为主流,代表性的事件是soho去年下半年宣布转型,soho是商业地产销售大王,2012年下半年其销售神话终结,往持有物业发展。持有,要有优良的商业管理团队,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这些年,商业地产已基本形成了“第一集团军”,像万达、凯德、华润、中粮等处于这一行列。“第二集团军”也即将形成,整个行业的发展开始有了层次。而一些较早起步的公司正在慢慢消失,如铜锣湾、宝龙等,一些起步较晚的公司如万象、大悦城等却很快追至一线,队伍结构也有了调整。

在今年年初的万达内部会议上,王健林号召公司要从开发思维转向运营思维,并将此转型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异乎寻常。运营一旦抓了起来,万达就很可能与其他对手拉开距离,成为实力超群的领跑者。

《支点》:您对政策层面有什么建议?商业地产要不要调控?

王永平:商业地产更重要的不是调控,而是要有政策导向。解决融资通道,国际惯例是把商业地产贷款从住宅贷款里分离出来。要看到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差异性,尤其现在正是最好的调整期,为什么?因为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简单概括就是“钱”。区别在于,住宅地产市场里的“钱”太多了,都是热钱,一炒就炒高了。而商业地产市场,为什么都要卖呢,因为缺钱。所以,政策导向是国内商业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当前很多资金导入,是住宅地产商在“炒商铺”,仍然是乱买一堆“垃圾”。他们不仅自己深受其害,而且还连带一些开发商乱盖一气。资金如果通过房贷信托基金这种方式有序进入,既可以解决住宅地产的热钱问题,又可以扶持商业地产,这是我的第一个政策建议。第二,建议政府要加强房地产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不要以单纯追求GDP为主要目标,特别是中央政府在调控时,应把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区分开来。

责任编辑:牛萌萌 关键字:邯郸房产邯郸置家网商业地产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置家网 成就您的致富梦想
手机置家 买房租房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