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毛大庆被逼走成定局 万科迎严峻人事危机(2)

扫描到手机 热点话题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发布日期:2014-06-23 10:39 字号:T|T

摘要:细心的人会发现,自万科招商大会后,在公开场合中已见不到毛大庆的身影,许多媒体人也表示已无法采访到毛本人。可推断,万科或已对毛大庆采取了禁言管控。

万科为何要在关键时期抽走强将?

今年五一期间毛大庆的“内部发言”风波,被认为是本次人事调整的诱因。发言稿中用严谨的数据论证了当前房地产形势,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响。

但这引起了万科总部的不满。正值万科B转H的关键时期,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万科败走麦城。于是,如你看到的,王石、郁亮、谭华杰纷纷出来辟谣,称市场会在6月底有起色,“地产白银时代来临”。

但这也仅仅只是诱因。

纵观北京万科发展十余年,其掌舵者最终难逃“调离”的命运魔咒:要么通过“做死”公司而“做死”自己,要么直接“做死”自己。

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被认为是中国“水最深”的城市,要想在这里开疆拓土,需要除资本之外的更多资源与实力。此前北万八任掌舵者,多数在一年之内就匆匆离开,或因表现平庸业绩无起色,最终被换将调离;要么扭转局面业绩亮丽,但也因此成为万科企业政治格局中棒打的“出头鸟”。

林少洲便是后者——在地产圈稍有年头的人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他被称为京城“地产四少”:有魅力,年轻,有着过人的管理和营销能力。1996年,林救北万于水火之中,这甚至让远在深圳的王石和郁亮感到惊讶。

这也直接导致万科着名的“二林事件”。三年后,1999年末,万科决定,将北京总经理林少洲与上海总经理林汉彬对调“换防”,最终两人均因不满而双双离职,万科同时失去两员大将。当然,后来呈现的表象是,林少洲“主动请辞”,万科的口径是“林要追求个人事业,不愿受约束”。

SOHO中国潘石屹当时一针见血,他表示:“林少洲只是万科调整过程中的牺牲品。”正是当年2月,王石辞去总经理一职,郁亮接任。老潘说:“毕竟秦始皇要统一货币。”

十四年后,同样的剧情似乎又要上演。事实上,近几年毛大庆并不受总部待见。

在总部眼中,毛大庆与政府、媒体交好,曝光率过高,频频参加各种活动,与任志强等大佬公开谈论市场形势,光环和色彩逐渐加身,他过度频繁的社会化行为,远远超出了一个城市公司老总的范畴。

而毛大庆的企业管理风格也与强硬、严谨的万科也并不融合。了解毛大庆的人都知道,毛大庆包容心过重,公司治理手腕偏软,甚至在北万人事调整上因讲究人情味而忽视制度,导致经常与总部对地方公司人事调整要求发生冲突。

而在资深媒体人看来,万科高层不喜欢毛大庆早有迹可循。

2010年末,毛大庆带领万科第一次拿到北京年度销冠时,举办了一次主流媒体高层交流会,当时媒体赞誉几乎一边倒,似乎毛大庆才是北京万科的救世主,“这让当时参会的郁亮颇有不快”,现场人士回忆。

这显然是万科森严的职业经理人管控制度,以及多年来全力塑造企业领袖形象的郁亮所不能容忍的。就在5月份的万科北京招商大会上,郁亮亲赴现场,很少谈论市场形势的他,看似即兴地发表了一篇“斑马论”的“脱口秀”,在数百家媒体面前尽显其郁式风范。

而据观察,招商大会结束后,毛大庆再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而面对各种媒体邀约,北京万科都以“出差或忙于事务”为由婉拒。可以推测,毛大庆此时或已受总部安排全面禁言,将逐渐淡出北京万科,给市场留有缓冲期。

责任编辑:张雯霞 关键字:毛大庆万科楼市新闻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置家网 成就您的致富梦想
手机置家 买房租房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