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越:破解“京津冀路网结构”的困窘

扫描到手机 本地新闻 来源:河北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4-08-20 17:36 字号:T|T

摘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中心加放射型”格局,让北京承担了大量周边城市的过境运输。从石家庄到天津、唐山、秦皇岛,乘高铁都要经北京中转。

因工作需要,8月7日到16日这十天内,笔者连续两次从石家庄赴承德出差。工作完成得不错,可路上的艰涩却令人形神皆疲。从石家庄到承德,是有铁路直达,但车程十多个小时,卧铺一票难求。于是,两次前往,都是从石家庄先坐高铁到北京,再乘大巴到承德,前者一个小时左右,后者三个小时。返回则是先乘大巴到北京,再坐高铁回石家庄。路上的等待、换车,加上炎炎酷暑,令笔者居然“穿越”般地联想起“蜀道难”的艰辛。

有人以亲身经历估算过从天津到邯郸的时间。普通铁路要六七个小时;开车走高速,5个半小时;高铁最快,北京到邯郸才2个小时,可天津到邯郸高铁没通,只能先到北京,在北京南站坐地铁到北京西站,再坐高铁到邯郸。

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中心加放射型”格局,让北京承担了大量周边城市的过境运输。从石家庄到天津、唐山、秦皇岛,乘高铁都要经北京中转。

笔者以为,现代交通的特性在于,人们对距离远近的感受,更在意时间而非空间。大伙都迫切希望将“单中心、放射状”交通格局改变为“环环相连、纵横相交”网络状格局。京津冀是全国路网密度最高、交通运输最繁忙的地区之一,但也是最不均衡的地区之一,河北的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北京的1/2、天津的1/3;京津冀有全国交通运输的中心,但以北京为中心的“太阳放射状”的路网周边,却使常态化流动“舍直达而绕远”,这反映出区域间互联互通的难遂人意。

在笔者看来,破解京津冀路网结构的困窘,一定要以人为本,路通,才能人通、财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先导必须达成共识。三地的路网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同绘一张图,首先需要的是顶层设计和一体化规划,实现规划、建设、运营三同步。

笔者还经常感受“从石家庄的家到车站一个小时,高铁到北京只要120分钟”的尴尬。京津冀在构建城市间快速交通体系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城市本身交通网络的建设。要使城市交通的运营、城市与城际之间的接驳效率更高、转运更方便。发达国家的都市圈都依靠轨道交通实现大量人口在更广区域内常态化流动分布。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应该成为三地的共识。

此外,笔者认为,加强路网建设,相关各方应该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能把眼睛只盯着国家财政的大盘子,而应该多渠道筹资来加快高铁等重要路段的建设,创新路网建设的投融资机制。

责任编辑:赵清涵 关键字:京津冀京津冀一体化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置家网 成就您的致富梦想
手机置家 买房租房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