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别只盯着价格 楼市“潜伏”质量风险

扫描到手机 本地新闻 来源:邯郸晚报 发布日期:2012-09-29 10:36 字号:T|T

自楼市调控以来,房价涨跌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但是,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成为对地产行业严峻的质量拷问: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屋及建材类投诉超过万件,达到11879件,许多著名的品牌地产相继出现质量问题。甚至业内人士也炮轰同行的低质量,称这些建筑影响了城市形象。

关于质量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房地产公司因为售价下滑、利润降低,选择偷工减料,以保证项目的高利润。而调查发现,行业中大部分质量问题,主要存在于施工和监管环节。

开发规模增大 技术工人减少

 顶层房屋漏水,是业主最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之一。专业人士介绍,这很可能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泛水环节点。此外,砌墙饱满度不够等细节处理不慎,贴面砖出现空鼓等都会对房屋防水产生影响。

一位资深工程管理人员向媒体谈起他所了解到的建筑工程质量现状时说,如果从建筑的材料、施工的标准方面看,是要比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好很多,出现质量问题,更多是因为施工中产生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便是建筑工人。目前建筑工人的工资不低,但技术水平不一定比二十几年前有进步。

他说,眼下大多数建筑工人流动于各个工地。由于流动频率太高,对他们来说,更在乎的是建筑施工的速度,因为他们的收入是根据施工量来定的,干得越多越快,赚得也就越多。

有关业内人士也证实,他说,在开发规模放大的背景之下,技术工人确实在减少。

 监管缺失成另一杀手

 技术工人太少的问题并非难以解决。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房屋的建筑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然而,目前的监管环节却常常是缺失的。

这位资深管理人员介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筑施工企业通常每一个施工环节就会配备一名专业的管理人员,对这一流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把关。然而,现在很少有一名管理人员是专门监管一个环节的。通常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只有一到两名管理人员监管,他的专业知识并不太可能覆盖到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于是,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会在管理人员的眼皮底下放过。原本应该起到第三方质量监督作用的施工监理方,也已很难完全担当质量“把关人”的角色,这使得施工领域中的质量问题不断出现。

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吴维佳认为,建筑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施工部门的鱼龙混杂,项目的多层承包导致不能用合格的施工队来完成;有时投资方的资金不能完全到位,施工方于是偷工减料。另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扩大,规模增多,许多项目匆匆建设,短时竣工也会造成房屋质量不过关。

吴维佳还表示,房屋应该有一个不断维护监管的过程。在欧洲,房屋10年要进行一次检查,确保质量达到交房时的要求。但在国内,建筑方很少有这方面的维护。

偷工减料埋下风险

 专业人士介绍说,建筑施工环节的工艺问题,通常会导致房屋地坪不平,层高高低不一致。但是,如果使用非标准的水泥和钢筋,必然导致房屋质量问题。

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有的开发商采用非标准的水泥和钢筋,每吨价格相差几百元钱,一般一个工地要用几千吨、上万吨的水泥和钢筋,仅仅这一部分材料的成本就大大降低。这些不标准的水泥和钢筋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尺寸的差异而造成缝隙,进而出现房屋漏雨等现象。

消费者维权难

 许多律师认为,房屋预售合同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不力,让开发商松懈了房屋质量弦,于是出现了开发的楼盘越新,房屋质量却越差的“奇怪现象”。

目前版本的预售合同通常规定,房屋只有出现结构性的质量问题,或者说房屋的质量问题影响到购房者居住时,买房人才有可能退房。对于一般的质量问题,开发商的行为仅仅是维修,连赔偿都不给。消费者维权难,开发商违规成本低,使得房地产行业凸显质量风险。

责任编辑:王伟 关键字:楼市风险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置家网 成就您的致富梦想
手机置家 买房租房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