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泡沫化边缘

扫描到手机 今日头条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日期:2012-11-12 08:47 字号:T|T

房地产泡沫化边缘

在越来越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一些一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扎堆的不良后果正在悄然显现,在相对有限的品牌商和市场消费能力支撑下,如今商业地产行业的企业面临着来自招商运营、资金等各种挑战,究竟采取怎样的运营模式,是否要跟随一些浮躁的概念炒作谋求暂时的利益?未来形势不容乐观。本期商业地产专刊将深度报道企业寻求破局的多种路径。

春天or泡沫

商业地产两极分化趋势加剧

在住宅市场委靡不振之时,商业地产成了资金蓄水池,行里行外的企业扎堆拥入。

在政策压力和地方政府的双重推手之下,遍地开花的商业地产正演变成一副行业喜忧参半的现实图景:向左还是向右?

据戴德梁行最新报告显示,商业地产投资放缓的迹象遍及全国,2012年至今,主要城市均出现下滑。“考虑到经济增长放缓,短期内复苏的可能性并不大。”

与此同时,戴德梁行又称,受国家对住宅市场调控收紧的影响,以长期持续收益为目标的商业地产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商业地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道路,中国商业地产将进入黄金10年。

悲观与乐观的气息同时弥漫着商业地产圈。“商业地产既要慎提春天论,也要慎提泡沫论,因为很多开发商的转型是被动和盲动的。”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平认为。

泡沫之争

未来一两年内,内地很多商业地产项目将陆续出现问题,3年左右,会有一批项目倒闭。

扎堆的商业地产让业内喜忧参半。

自2010年开始,中国商业地产进入了全面复苏期,地方政府为提振经济发展,大力引进城市综合体等商业项目,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等商业项目遍地开花。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11 年底,东莞将拥有购物中心69家,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石家庄的购物中心将超过20 家,建筑面积接近230 万平方米;贵阳则将拥有购物中心43 家,建筑面积接近200万平方米。而在沈阳、成都等城市,商业地产开发火热状况更甚。沈阳目前开发超过10万平方米规模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达55个以上,成都在建的城市综合体总数则超过90个,总体量近千万平方米。

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金融部门的关注。为此,银监会今年三次对商业地产发出的信贷预警。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亦公开表示,将加强对商业物业抵押贷款等非住房类贷款的监测。同时,有关部门则继续对商业地产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风险保持“关注和警觉”。

资金断裂将成为致命所在。“当供应量超过市场的消化能力,就会有一大批商业物业滞销堆积,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全忠认为,包括一线城市商业地产也存在风险。

一些眼球企业的租金水平也开始明显下降。据戴德梁行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大宗商业物业交易继续低迷,成交量环比下降3%,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则达到47%。“考虑到经济增长放缓,短期内复苏的可能性并不大。”

以万达、华润、龙湖、中粮等品牌化的商业地产逐渐受到市场和政府的认可。在全忠看来,品牌效用开始显现,那些单凭住宅经验而不遵循商业地产规律的开发商很快被淘汰出局。

按照商业地产发展规律,人口与商业物业面积比例是1:1到1:1.2 之间。“实际上,很多城市远远超出这个比例,甚至达到1:2。”成全机构董事长全忠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业地产已经出现了严重泡沫。

与二三线城市的疯狂相比,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人均商业物业面积也开始出现过剩,其中上海甚至超出了人均2平方米。

香港恒隆地产集团董事长陈启宗即预言,未来一两年内,内地很多商业地产项目将陆续出现问题,3年左右,会有一批项目倒闭。

全忠认为,未来出现倒闭现象属于正常的市场规律,也不完全是泡沫造成的。“从有效供给的角度来看,过剩中很大一部分项目属于无效供给,比如在选址、配套等上犯错。”

责任编辑:王大伟 关键字:房地产泡沫化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置家网 成就您的致富梦想
手机置家 买房租房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