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特别报道】在外地的邯郸人见证家乡“美丽蜕变”

扫描到手机 本地新闻 来源: 邯郸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7-07-07 08:56 字号:T|T

摘要:孙保强,1984年出生于魏县,2003年考入燕山大学,2007年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毕业后,通过广西选调生考试进入广西玉林市委组织部工作。

孙保强,1984年出生于魏县,2003年考入燕山大学,2007年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毕业后,通过广西选调生考试进入广西玉林市委组织部工作。

我在邯郸度过了人生最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期,自2003年到外地求学至今,我已离开家乡14个年头了。

14年很短暂也很漫长,离家仿佛在昨日,可记忆中的故乡却越来越模糊。近期回邯,恰逢创城如火如荼进行之中,我惊喜地发现,一座现代化的新都市已然崛起。

少年时代,记忆中的邯郸,很多道路是狭窄而杂乱的,学步桥下的水是腥臭的,火车站的广场是拥挤的,街道两侧到处张贴着牛皮癣一样的小广告,供市民玩乐的丛台公园是要收门票的……

 

如今再看邯郸,或漫步在街头巷尾或登高望远,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笔直的道路,清新雅致的绿植,繁华热闹的都市街景,舒适方便的住宅小区……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老旧小区在创城工作中的惊人变化。几年前的春节,我曾去拜访家住邯山区的儿时好友,穿过拥挤的街道,数着斑驳的老门楼,终于找到了他的家。一进家属院,我有点蒙,一个个豆腐块似的临建小屋挤在楼宇间;楼口的垃圾桶破败不堪,溢出的垃圾堆在一旁;楼道里满墙密密麻麻的小广告,一入眼就犯晕……朋友有些不自在,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见笑了,我这是实实在在的陋居。”前不久,我回了趟邯郸,临行前再次看望老友,按着记忆中样子寻去,竟迟迟找不到门。直到碰见出门迎接的好友,这才揭开谜团,原来自己一直就在附近徘徊。“市里这次下大力度整治,占道经营的小摊贩早已撤去,违章建筑全部拆除,院内粉刷了一番,的确是变了个模样。”好友的语气中不自觉带着一丝自豪。

一座城市,只有“家门口”干净了,才能真切体现出文明的程度。在这里,我看到了家乡的决心与毅力,虽然每回来去匆匆,但我见证了邯郸近年来的美丽蜕变,衷心祝愿家乡早日成为天蓝、水清、气净,干净、整齐、有序,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与实力的文明城市,让百姓生活得安心、舒心。

责任编辑:霍喜亮 关键字:创城特别报道见证家乡美丽蜕变

相关阅读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置家网 成就您的致富梦想
手机置家 买房租房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