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80后姑娘的一个决定,让五个素未谋面的人重获新生!

扫描到手机 本地新闻 来源:邯郸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7-06-12 09:10 字号:T|T

摘要:“如果我不在了,请把我的全部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作为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杨海燕曾多次向父母、家人和同事表达过这样的愿望。

“如果我不在了,请把我的全部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作为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杨海燕曾多次向父母、家人和同事表达过这样的愿望。6月9日16时24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35岁的杨海燕因突发疾病,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她的家属决定捐献器官。据省三院副院长窦剑介绍,杨海燕此次成功捐献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会使三人重生、两人重见光明。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上报确认,杨海燕是目前中国红十字会系统工作人员第一位器官捐献者。她用生命践行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杨海燕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虽然我们不能救活她,但这样做,至少她身体的一部分仍活在这个世界上,女儿的生命在别人身上有了延续。就像她还活在这个世上。”这是杨海燕父母为女儿最后做出的选择。 

记者在重症监护室了解杨海燕病情。

2017年5月20日,杨海燕突发疾病,经多家医院抢救,但无意识、无呼吸。她的家属悲痛地决定,帮她完成捐献器官的遗愿。6月7日凌晨,病危中的杨海燕从邯郸市中心医院转到省三院的重症监护室。6月9日16时24分,杨海燕停止心跳。16时27分,省三院有关专家开始进行获取手术。经过一个小时,专家们顺利地将杨海燕的一个健康肝脏、两枚健康肾脏和一对眼角膜取出。 

医护人员将器官送往等待移植的患者处。

随后,恢复遗容、集体默哀、三鞠躬,河北省、邯郸市红十字会和省三院有关医护人员为杨海燕举行了一个简短而庄重的仪式。邯郸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王俊玲为杨海燕的爱人颁发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荣誉证书”,她哽咽着说,杨海燕是邯郸市器官捐献工作的推动者、见证者,更是践行者,她诠释了一名“红会人”的爱心情怀。

红十字会人员及医护人员向杨海燕的遗体鞠躬致敬。

据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捐献的器官将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本着区域优先的原则进行及时分配。据最新得到的消息:杨海燕的肝脏已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移植给一位40岁的中年男子,两个肾脏已帮助两位天津患者重获新生。一对角膜让两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杨海燕来自邯郸市磁县,2014年10月,她从400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邯郸市红十字会的一名正式员工。

杨海燕(左一)生前工作照(由红字十会提供)。

杨海燕负责邯郸市红十字会的内务、人事、项目衔接等工作。她负责的大名县、临漳县的博爱家园项目任务比较繁重,这项活动是依托红十字基层组织,开展红十字特色的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等服务。去年7月19日,邯郸市多个县(市)区发生洪灾,灾民们急需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已身怀六甲的海燕仍奔走在赈灾物品发放的第一线,把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的爱及时送达。 

她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去年10月,她添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杨海燕(左一)生前工作照(由红字十会提供)。

她热爱生活,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她不管分内分外,只要招呼一声,她都立即去做。”邯郸红十字会赈灾处处长张静说,“她经常帮我们整理造血样,我们这个处,具体负责协调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等工作,有时忙不过来,她就一起帮着干。可能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她从那时起就萌发了将来去世捐献器官,帮助更多人的想法。” 

杨海燕虽然走了,但她仍用特殊的方式爱着每一个人,海燕仍将用那双美丽的“眼睛”,深情地望着这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责任编辑:霍喜亮 关键字:杨海燕器官捐献红十字会人员

相关阅读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置家网 成就您的致富梦想
手机置家 买房租房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