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杠杆失效与利益失衡是中国楼市玄机所在
扫描到手机
业界观点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日期:2014-05-09 09:22
字号:T|T
摘要:张敬伟认为,看中国楼市,不能光看市场杠杆,也不适用“热极必冷”的辩证逻辑,而是结合了楼市背后的多元利益博弈。
夏天即将来临,楼市却传来阵阵凉意。舆论场也弥漫着“拐点论”、“下跌说”甚至“崩盘论”。中国楼市数年持续高温,历经多轮宏观调控。笔者认为,看中国楼市,不能光看市场杠杆,也不适用“热极必冷”的辩证逻辑,而是结合了楼市背后的多元利益博弈。
参透这一玄机的,除了像任志强这样的地产大佬,也有旁观者清的外国智库。例如美国智库-彼得森研究所近日发布研报,纵使房价下跌50%,中国商业银行仍可以进行相对常态化运营。
这家智库以金融安全来论述中国楼市和银行信贷的关系,却参透了银行、政府与地产商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众所周知,楼市高价,主要是地价畸高推升所致,看看多年来雀跃市场的“地王”们,以及每年的“土地财政”数据,即可一窥中国楼市的秘密所在。
开发商奉献了土地财政,供养了商业银行,逻辑上似乎如此。但真正的埋单者是投资者,最安全最悲催的是被楼市套牢的“房奴”们。因而,中国楼市的沉浮看似政府、银行和开发商在前台激情演绎,实质上却是政府、银行和购房者的“三国演义”。
地方政府卖地,获得土地财政;公众被拆迁失地,不仅补偿挂一漏万,而且购房还要补差价;购房人买房,不仅要交给开发商预付款,还要贷款月供银行……因而,开发商购地款、卖房款来源有二:一是来自银行,一是来自购房者——而银行信贷,归根结底来自公众储蓄。银行利润源自存贷利差,开发商也是用两只“白手套”分别从银行借款和购房者收钱。所以,购房者和广大储户构成了中国楼市的终极俸养者,政府、银行与开发商皆是稳赚不赔的利润“栖居者”。当然,有的开发商胃口太大,也从地下金融管道融资,资金链断跑路,留下断壁残垣,但这种风险在中国楼市尚属零星现象,且不说由政府和银行托底,即使政府与银行不管不问,政府已经拿到高企的卖地钱,银行对这点损失亦可承受,最起码还有烂尾楼作为抵押物进行二次易主再赚一笔。最终苦了的还是购房者,尤其是那些被套牢的房奴。
中国楼市纵然崩盘也伤及不到银行,更不会引发美欧日市场那样的金融危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购房者以及老百姓,消化和承担了本不应由自己承担的市场代价,用自己源源不断的储蓄和毫不含糊的还贷诚信,给中国商业银行固本稳基,消解了由楼市传导过来的风险要素。
这就是中国楼市的玄机所在,市场杠杆是失效的,利益博弈是失衡的。这也决定了当前中国楼市的“寒冷”并不真实,至多是寒蝉效应。但中国楼市必须要回到常态化的健康轨道上来,从政府到银行再到开发商,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承担市场风险,而不是将风险转移到公众身上。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张敬伟
相关阅读
-
支持 0票
-
努力 0票
-
雷人 0票
-
无聊 0票
-
难过 0票
-
愤怒 0票
精彩组图
-
去年百强房企普遍...
3月16日,由中国房地产TOP10研...[详情]
- 习近平新年警告:不能“上演霸王别姬的悲剧”
- 铁总:热门车票非固定 需求下降时验证码自动取消
- 房贷成明年监管重点 区别对待自住和投机型购房
- 19省下调工资基准线 工资还涨不涨?
- 河北全力应对雾霾 3天查处37个环境问题
- 3年后河北建成“环京津一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
- 房地产泡沫风险最大的六个城市 房价涨这么猛!
- “7·23”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件调查结果:不属于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 一季度全国综合地价上升近一成 土地供应下降0.2%
- 1邯郸碧水倾城营销中心1月7日耀世开放
- 2国瑞置业 | 先睹为快!2018年春晚海选精彩抢先看!
- 32018,从买房开始!
- 4谢谢了我的家 | 鲁迅:忘掉我,管自己去生活
- 5开路架桥启新局——2018年邯郸重点工作展望
- 6邯郸全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 7国瑞瑞城,我们的家
- 8明珠1号新年大优惠 首付12万买三居
- 9邯郸客运中心站16日正式启用
- 10良友·锦园2018年工程进度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