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县官借商人手盖高楼广厦县衙

扫描到手机 房产资讯 来源:新快报 发布日期:2013-08-12 18:12 字号:T|T

摘要: “以土地换大楼”也成为当前一些地方的惯用手段。政府假借置换或以向开发商提供一定面积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请开发商建设公共设施,避过上级和社会监督;此堪称移花接木的典范。

原标题[安徽一县府大楼疑惧举报不敢挂牌]

安徽省某县级市前两年以商务中心名义新建的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

奢华之风由明转暗:一些地方避禁令,建楼堂馆所花样翻新

中央近期再次出台严规,禁止各地新建楼堂馆所。严令之下,明目张胆建办公楼的现象有所收敛,但一些地方和部门转而以“商务中心”“综合业务大楼”“市民服务中心”等各种名义暗度陈仓。

避监管,楼堂馆所另辟蹊径?

在安徽某县,豪华的县委、县政府大楼前竟无一块醒目的标识牌,甚至一些当地群众都不知道这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据当地干部透露,这座大楼是前两年以“商务中心”名义新建的,由于担心被群众举报,当地政府搬进去后至今没有挂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他在一些地方调查发现,为了兴建豪华办公楼,一些地方想方设法绕开上级政府审批,通常以“科研楼”“培训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名义新建大楼,实际上都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办公楼。

“以土地换大楼”也成为当前一些地方的惯用手段。政府假借置换或以向开发商提供一定面积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请开发商建设公共设施,避过上级和社会监督。如严重超标的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委办公楼,就是武当山特区先行将3000亩土地以7万元一亩的价格,出让给武当山太极湖投资有限公司。太极湖公司用这3000亩土地抵押贷款,垫付工程款。

另外,由于担心“在外面吃饭不安全”,扩建、豪装单位食堂成为楼堂馆所建设的新趋势。

面对日益奢华的楼堂馆所,南京市民李锐说,当前群众的医疗、住房、养老等保障水平还不高,急需财政大量输血,政府部门怎能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盖楼上!

干部在“捞钱、捞票、捞面子”?

错位的政绩观、权力观、金钱观是楼堂馆所滥建的幕后推手。一些基层干部说,新建楼堂馆所已成为部分干部“捞钱、捞票、捞面子”的手段。

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谊教授说,有的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和单位干了几年,就想盖一栋标志性办公大楼,作为工作业绩的总结。“盖大楼也能赢得内部职工的支持。大家办公条件改善了,自然会在民主测评时投领导一票。”

拉动经济和招商引资也成为盖办公楼的“借口”。一些基层干部说,各地热衷盖大楼,不仅是为了改善办公条件,更是为了发展经济。“如果政府办公楼破破烂烂,哪个开发商敢来投资!”

河北一位县委书记说,一些地方的办公楼盖得像“皇宫”,进门要爬几十个台阶,把“等级观念”物化异化。“更可怕的是,有些领导干部希望提拔重用,考虑风水迷信,奢侈浪费惊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干部将办公楼视为炫耀地位、享受生活的工具。娱乐室、健身房、休息间……豪华办公楼里应有尽有。

治滥建需从制度上下功夫

一些专家认为,遏制楼堂馆所乱象,行政禁令短期有效,但从长远看,还需从制度上下功夫,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同时严格督查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此的严打高压态势。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表示,纪检部门不仅要高度重视媒体和社会的举报线索,还应把监督关口前移,主动介入政府性楼堂馆所的立项、审批、建设和使用,切断权力寻租链条。 

责任编辑:白岩鸣 关键字:楼堂馆所官商勾结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置家网 成就您的致富梦想
手机置家 买房租房全靠它